青岛天后宫,位于青岛市太平路19号,与栈桥毗邻,始建于明代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年12月历经修复并对外开放后,亦称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现免费开放,扫码预约进入,是一处集收藏、研究、展示青岛民俗文化、妈祖文化、海洋文化等公益性博物馆。
青岛天后宫新正民俗文化庙会,自年2月1日至2月15日举行。期间活动包括剪纸、糖画、泥老虎手绘,中国结、胶东版画等非遗项目展,京剧、青岛民间戏曲表演、谜语竞猜、皮影戏表演等。
年味十足的青岛天后新正民俗文化庙会,大年初一至初六以举办民俗展览、民间工艺制作体验、民间戏曲欣赏、灯谜竞猜等活动为主。元宵节将有皮影戏表演。春节期间,青岛天后宫民俗文化活动接连举办,庙会上一些传统非遗项目亮相,吸引众多游客。图为岛城著名的民间剪纸非遗传承人李文玲,在展示虎年生肖剪纸。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这一颇具民间特色的工艺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这是糖画艺人,以勺为笔,在勾勒制作糖画,吸引游客围观。
吹糖人,是以加热的糖稀为原料做成各种造型的民间艺术。这是天后宫吹糖人现场,一位民间手工艺人在让儿童体验吹糖人。
一根钩针,一根丝线,可钩编图案多样、花色绚丽的手袋、挂画、床罩、沙发罩、服饰与披巾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钩编手艺,吸引游客尝试,在现场边问边学。
正月里,跟随大人们来天后宫赶庙会,这三位儿童手里拿着刚刚购买的纸翻花在玩着翻花样。纸翻花,又称十八变,是我国传统的纸质工艺品,它由硬纸板、竹棍,彩色专用纸拼接而成,这种纸翻花可以通过不同的折叠方法变18种形状,如灯笼,葫芦,动物等,可谓花样好看又好玩,儿童们特别喜欢。
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中华谜语应当列入“社会民俗”或“民间文学”范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赶庙会,猜谜语,这种为大众所喜欢的文化益智项目,吸引了许多赶庙会的市民在参与猜谜。
常言说,无巧不成书。具有悠久历史的青岛天后宫庙会,在一些老青岛人心中,似乎有种特别的情结。上图左边这位冷先生,擅长画画,年轻时曾在天后宫内工作过,每年春节都要过来赶庙会,看看自己曾经工作过的老地方。图中右边这位高先生是一位摄影师,这些年几乎每年都要过来逛庙会拍摄。庙会上的一次偶然相遇,让两人一见如故。真是太巧了,原来俩人都属猪,只不过冷先生比高先生大一旬,今年已是75岁高龄,而长相却酷似兄弟俩,回忆过去,想起童谣“小孩、小孩你别哭,你爹去了登州福,花啦棒,泥老虎,咕嘎呱嘎两毛五。”仿佛找回那童年乐趣。
过春节,赶庙会,当一家人走出天后宫时,停下脚步在看门神。这左扇门上叫神萘,右扇门上叫郁垒,在古代最早传说中,这是能够捉鬼的两个兄弟,在《皇帝书》中曾提到,神萘和郁垒两个人在一棵桃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害人就把它绑了喂老虎。中国民间称他们为门神,后来的门神,又有唐代传说中的秦叔宝、尉迟恭。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作为中国人节令习俗,贴门神有驱邪避灾,祈福保平安之意。
正月里,去天后宫赶庙会,观看非遗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开眼界,而且长见识,愿节日的非遗民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