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留下了很多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各有各的妙、也各有各的特色,泰山的皮影戏就是其中之一。泰山皮影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距现在也有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明朝的书籍《韬梼杌闲评》中就有了关于它的一些记载。在山东有一句老话“登泰山不观泰山皮影不成游也,不看影戏不知礼义”足以说明它的影响深远。
泰山皮影戏有4个特点,首先在制作上,听其唱、观其形,泰山皮影的制作严格遵循古代手法,分成了十个大步骤、二十一道小工序,三千多余刀工雕刻,每个皮影都经过了层层把控,它的道具多用纯驴皮制成,人物大多采用写实手法,色彩对比强烈,无一不展现着山东人豪爽豁达的民风情感。
其二在题材方面,它大多都是取材于泰山古老的神话传说,像东岳大帝、泰山封禅、石敢当等等,彰显泰山文化的精要。
第三个特点,就是在表演上以人少而著称。在我国皮影界有句行话称“七紧、八松、九消停”,在表演时,如果是7个人合作表演,就会有点忙不过来,如果是8个人的话,绰绰有余;要是9个人,那就总得有个人空闲了。但是泰山皮影不一样,它的表演方式十分特别,一台戏需要两个人,但是通常情况下要是你技艺高超,只需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整套工作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华绝技一人忙,泰山皮影十不闲。
所谓“一人忙”,仅仅靠自己一个人完成整场戏;所谓“十不闲”,集手上操作、脚下伴奏为一体,口中唱歌、转换唱戏为一台,一人身兼数职,把全身都调动起来。
第四就是在唱上,表演艺人在操作戏曲中的人物时,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将故事唱述出来,一边混合着打击乐器和弦乐,而泰山皮影具有杂家风格,多以山东大鼓为主,刚中带柔,展现了泰山文化的兼容性。
虽说皮影戏在年选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它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如今,越来越多得娱乐方式已经替代了皮影戏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还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与传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