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邵明明为皮影艺人复制和修缮皮影

献县邵明明:为皮影艺人复制和修缮皮影

赵志忠

"复制和修缮的皮影首先将原皮影分解,按原尺寸量好尺寸,分解比例,精细处理,再用镂空技术在牛皮上画出原先皮影的形状,一比一复原,内部细节用铅笔画出双钩线,再进行剪刻。皮影还需要用透光性鲜亮的颜色,勾描绘涂出漂亮的头饰、华丽的服饰及鞋子,还有各种动物的造型。最后用电熨斗烫平,加固平整皮影片,再组装缝线加装操作杆。"邵明明在修复皮影时说。

邵明明为张维宗修复皮影是源于一场由献县文化馆艺术组织的交流活动,邵明明在这次活动中与张维宗认识,他们在交流与探讨中达成共识,就是用剪纸艺术来修复百年皮影。

剪纸和皮影这两门艺术就这样不经意间融为一体,为了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张维宗与邵明明酷爱艺术的人做一次长谈,张维宗负责提供皮影实物及所需资料,邵明明负责复制皮影。

张维宗,河北省沧州市献县段村皮影戏第五代传人,献县皮影戏有多年历史。相传于明代永乐年间由迁民带到献县。唱腔为“老虎调”,只有武场没有文场。影人、舞台道具等用驴皮精制而成,人物脸谱、服装花纹都惟妙惟肖。皮影戏鼎盛时期,老艺人经常在十里八乡演出,场场被围得水泄不通。年沧州市第三届“狮城春早”艺术民间文艺调演中他表演的皮影戏荣获“优秀节目奖”。年被评为沧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邵明明,是献县郭庄镇宋尧京村人,是一位集墙体书画艺术和剪纸艺术为一身的多才多艺的热血青年。他用剪纸艺术作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讴歌时代精神。他的剪纸艺术受到业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剪纸爱好者的喜爱。

据邵明明介绍说,张维宗表演所用的皮影儿,其人物与动物造型都是老一辈艺人流传下来的。流传下来的皮影儿,百年以上就是文物了,就算是几十年前的皮影儿,保存的环境较差,艺人们经常演出,诸如残缺、断裂、变形、磨损等物理损伤,皮影人和动物造型多残缺不全。修复和复制皮影始终是张维宗的一块心病。

能不能用胶片或其他替代品,代替驴皮?这是邵明明和张维宗共同讨论的话题,最后两人决定用牛皮代替驴皮,重新制作一套新皮影和同时修复老皮影。制作难度非常大,对其加固、补配、补色等修复,他们参照传统皮影的工艺和技术开展这次制作和修复工作。

邵明明根据张维宗提供的资料,他按照皮影艺人流传下来的传统皮影工艺是改用牛皮手工雕刻。他把将原皮影分解,按原尺寸量好尺寸,分解比例,精细处理,再用镂空技术在牛皮上画出原先皮影的形状,一比一复原,用铅笔画出双钩线,在薄如纸的牛皮上进行手工雕刻。雕绘工艺讲究刀工精致,造型逼真。皮影一般分为头、身、四肢,头部附有盔帽,身部、四肢皆着服饰。雕刻成型的皮影,还需要用透光性鲜亮的颜色,勾描绘涂出漂亮的头饰、华丽的服饰及鞋子,还有各种动物的造型,用电熨斗烫平,加固平整皮影。最后再将雕刻好的皮影组合成各种人物和动物造型,加固平整、组装缝线、加装操作杆。

为了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张维宗与邵明明酷爱艺术的人做一次场谈,邵明明说,皮影的镂空雕刻格外细致繁琐,每一片的雕刻都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老皮影修复活动刻不容缓,若能及早抢救,就会让皮影这一非遗艺术重新散发出光彩。

对于新复制的皮影,邵明明说,在复制和修缮皮影的过程中,他把剪纸中的一些技法融入皮影雕刻之中,不管是雕镂、敷色、还是安装,他与张维宗将传统皮影制作技艺,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在皮影制作和修缮中,他们精心整理老皮影,并对献县皮影的历史渊源、传承及表演风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修缮好的老皮影作为文物由张维宗妥善保管,新复制的皮影由张维宗用于演出之用。新皮影儿,一定会在张维宗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政协献县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4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