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嘉兴茶馆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42256_0.shtml

黄国华

黄国华,号鸳湖江夏,男,年生,浙江嘉兴人。数十年来,深耕传统书法及地方文史研究。学书六十余年,擅行草,在全国多次书法大赛中,屡获金奖。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洛阳颜真卿书画院名誉院长。连续五届聘为嘉兴市政协文史特邀员至今,数十万文史资料,被相关部门作为“存世资政”文史刊载。现为嘉兴市文史研究会会员。

民国时期的嘉兴茶馆——耆老拍曲“老爷厅”

01

清末,在张家弄中段向南一弄内(现勤俭路人民路电影院后)开设第一家照相馆,店号上海震昌,老板姓孙,颇有经营娱乐场所头脑,继而又开设剧场、茶室、花圃、浴室等,统以“寄园”命名。依附,寄托之间,令游人乐而忘返。

民国初年,张家弄先后有“群芳”“进深来”几家茶馆,寄园一开张,声名鹊起。

在寄园剧场与茶馆门口空地上,每天有耍猴的,看西洋镜的,木人头戏,皮影戏演出的,打拳头卖膏药的,挑枪使棒杂技表演的,以及各种流动担贩小吃买卖都集中于此,犹如沪上“大世界”,也夹杂着不少乞丐在此行乞。

02

笔者小时候跟大人去过寄园茶室,虽已解放,也仅一二回,但记忆极深。茶室后有假山花木,池塘环绕,十分幽雅。茶室坐西朝东,三大厅,方砖地,后有披屋、茶炉间、阁楼。

来茶室的人多为穿长衫者,谈吐斯文,踱步举止的功架,一些老者一手挂水烟壶,一手用卷纸吹火点燃,十分悠然。

茶室正厅布置十分典雅,墙上挂有不少字画,厅堂上首两边有两只烟塌,桌椅、茶几均是红木,黄榉,后来听大人讲,这厅叫“老爷厅”,是老爷吃茶的地方,又后来经常听前辈讲起“老爷厅”的逸事。

03

寄园茶室开张于民国初年,当年来品茗的大多是前清得过功名做过官的翰林、进士、举人、拔贡、知县、教谕等一班遗老,也有民国以来当过县长、局科长之类新贵,其余绅富巨商、文人墨客也都上此茶室,故而得名,但一些民间及破靴文人也贬称为“老鸦厅”。

这厅也称“仙馆”,当年老爷厅有一匾额“听鹏招鹤仙馆”,中间壁上挂有荷池鸳鸯戏水图,旁有楹联,据吴藕汀先生在“落花残片”中记有寄园有王蔀畇一联,云:

斗酒双柑,曾记清时行乐地;

闲云野鹤,不妨吾辈小神仙。

又一联云:

春色凭无边,满树杂花飞蛱蝶,

芳邻如有约,一帘清影唱檀栾。

从这二联,营造出这种环境,大致可见这此前清遗老来寄园吃茶,他们心情很淡然,如同野鹤,如同神仙,满花蝶飞,又唱檀栾(檀栾,秀美貌,多形容竹)。

04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有一批青年常客经常在寄园茶室聚会,吟诗论画,以诗会友,有朱其石、庄一拂、记安可、许新民、戚再玉等人,后来成立槜李金石诗画社,在老爷厅旁一厅辟一室名“芝兰之室”,额匾由朱其石篆刻,朱其石及刘山农外甥,曾一度作为槜李金石诗画社社址。另外小间茶室有“半舫”“来今雨轩”“若寄庐”,各室均有匾额、书画。“来今雨轩”专为外客所设,上等茶叶,茶资最贵,“若寄庐”为富商子弟息足,阁楼上偶有女客光临。各茶室均用盖碗茶。

寄园茶室,茶客虽不满座,但由于经营有方,长盛不衰,值得一提的是:民国9年()由徐怡声、蒋抚青创建嘉兴“怡情曲社”,使古老昆曲在近代嘉兴推广光大,社址曾一度设在寄园,成员有王怡然、蒋志新、庄益三、沈公达等十余人,聘许鸿宾为教师,曲社平时在烟雨楼演唱。

05

年,寄园剧场由庄一拂与父庄益三作为新主后,在重阳节办菊展,同时邀请上海昆曲“仙霓社”“传”字辈兄弟来开场,俗称“破台”(“传”字辈,指年成立于上海昆剧传习所的学员,历史上称“传”字辈,学员艺名都带“传”字)。同时邀了上海“庚春”“平声”昆曲到嘉兴寄园清串三昼夜的戏,时值秋季,寄园茶室花园经常举办菊展,称之菊花曲会,自此拍曲之声久盛不衰。

据庄一拂先生回忆,“当时寄园剧场挤满了观众,水泄不通,曲友方面,桐乡的陶社、硖石的谷音、海宁的永言、平湖的南社、盛泽的吴歙与红梨,以及嘉善、濮院、新塍、乌镇等许多曲友,云集嘉兴,可谓空前盛举,各个家门阵客齐整,仙霓社演出团半个月昆剧,座无虚座,轰动了南京、上海、杭州、苏州、桐乡、硖石、乌镇、海盐、松江等地。”可见当年昆曲演出盛况空前。

还有一位老先生回忆起,抗战胜利后几年,仍有不少票友在老爷厅拍曲,一次看见站着一人在吹笛,旁坐一位老者,发须已白,很清瘦,身着长衫,似闭目,微晃头,在拍曲,拍曲过程闭紧喉咙,不时发出“唏……唏……”的声音,同时拍下手掌,按下食指、中指、无名指,循环往复,显得很悠闲、得意。后来知道,这是昆曲传统的一板三眼曲子基本功夫,要求吐字气口归韵,节拍连续,来不得半点含糊。

自“怡情曲社”成立到解放,近40年之久,短笛长吟,拍曲会友在老爷厅一直延续,至解放才曲终人散。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