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被改编成由萧亚轩、刘若英、吴宗宪等演艺明星配音的动漫《梁祝》。故事情节大致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对同窗好友,祝英台巧扮男装,与梁山伯结伴求学,亲如兄弟,梁山伯数年同窗仍不知英台的女儿身,直到英才家中催促其归家才向他坦白,而后山伯赶去英台家却发现英台已被许配马文才,最后遭马文才暴打急病身亡,祝英台被马家迎娶当日奔向梁山伯的坟地,梁山伯的坟裂开,英台跳入坟中,坟合而为一。最后化成两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双双飞舞于山野花海里。这部剧将喜剧的幽默风趣和悲剧的壮烈惨痛相互交结,本文将从美学角度,分析动漫中男女主人公最后结局的悲怆美和人物自身所体现的崇高美以及故事表现手段的艺术美等。
1、梁祝故事的悲怆美
梁祝故事从本质上讲,它在故事叙述过程中洋溢着东方式的浪漫,我们可以看到梁祝二人书院生活的惬意感情的融洽,可是内里却涌动着苍茫的悲凉,最后二人的被迫分离正体现了这点。动漫梁祝中的两首诗直面的表达了这种悲情,祝英台所写:“万丈情思寸寸碎,尚有何言对故人。”梁山伯走前所写:“一场好梦匆匆醒,心已碎,意难伸。从此不到钱塘路,怕见鸳鸯作对飞”很好的诠释了故事中昔日旧情不复的悲凉之感。
《梁祝》最后化蝶的结尾,可以说是纯东方式中国化的。中国的故事不同于西方,西方的悲剧往往是那种彻底的绝望,以一种绝望的态度把悲剧推向绝对化,例如《罗密欧和朱莉叶》便是如此让那种绝对的悲剧冲击观赏者的内心。而东方的悲剧却不是如此,它不让人陷入绝对的无望,它给人一种浪漫的希望。“无论情节多么可怕的悲剧,总有一点柔情,总有一点使我们动心的东西,使我们为结局的灾难感到惋惜的东西,使我们为结局的灾难感到惋惜的东西。这点东西就构成一般所说的悲剧中的怜悯”,因此在故事的最后二人化蝶也迎合着本民族的心态,纵是绝对化的悲剧也要留一个圆满的结局。朱光潜说:“一个民族必须深刻才能认识到人生悲剧性的一面,又必须坚强才能忍受,”基本上每个舞台剧悲剧里面也是正义战胜邪恶,以此来平息人们内心对圆满的渴望,并且通过最后喜剧变奏来完成“哀而不伤”的美学观点。
二、梁祝人物的崇高美
梁祝与故事的主角祝英台身为女儿身却有着强烈的求学的渴望,在当时那个封建礼数约束的时代中,祝英台身上的女性意识的觉醒的体现是难能可贵的,是极度超前的。她反抗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争取与男孩子一样有读书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她出身大户人家又挑战长久以来“门当户对”的观念,与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恋,为自己争取婚姻自由。祝英台代表的是千百年来被保守民风所压抑的精神,具有不畏强权为自己争取权利的勇气,抗争却又不失中国传统女子的温柔婉约,更难得的是拥有读书人的气质如兰。她一方面表达婚姻自主的想法,一方面又顾及伦理孝道,于是得到了与梁山伯阴阳相隔的结局。但故事最后在梁山伯的坟前,二人化成了彩蝶翩翩飞舞。他们体现了一种人生理想,就是肯定情的价值,争取情的解放,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观念。“美学范畴的悲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给人一种强烈的道德震撼,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前进,而不是悲观失望。”这一点在祝英台身上是表现尤为明显,她一直在进行着抗争活动,为男女平等而抗争,为爱情自由而抗争。
故事在渗透着深刻的命运感之时,却从不畏缩和颓唐,它赞扬艰苦的努力和英勇的反抗。它恰恰在描绘人的渺小无力的同时,表现人的伟大和崇高。悲剧毫无疑问带有深刻和忧郁的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刻的真理,人物崇高的理想使我们深受鼓舞。
三、梁祝故事的艺术美
动漫的重点还是在于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深刻细腻的爱情故事上,但改编加入了很多的时代元素,人物对白非常现代化。为淡化悲戚、哀怨的气氛,马文才的戏分大大增加,两只名叫“八哥”和“九妹”的可爱小鸟,都成为了整部影片的笑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者陈刚制作的配乐与萧亚轩、刘若英演唱的两首主题曲很好地融入了影片之中,不但透出了浓郁的中国古典味道,也融合了流行音乐的现代风格,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在音乐《梁祝》的编曲过程中是必要受东方美学的影响,在最后化蝶部分它既要表现出温柔的浪漫气息,还要表现出那种悲剧应有的发自内在的荒凉与沉重。当我们听小提琴演奏《梁祝》时,在化蝶部分,整个曲子轻柔、温馨、轻盈飘逸表达了梁山伯、祝英台两人化为蝴蝶的浪漫气息。但同时也感受着内心的沉重,这种沉重是爱与恨和自由与社会压制的冲击对抗。
除了音乐之外,动漫中还增添了皮影戏的效果,在影片开头,表现祝英台在院子里漫步的动画效果参考了木版画的元素,祝英台求父亲让她上学的片段融合了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皮影戏的效果。这也是这部动漫的显著的艺术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洽的结合。从美学的范畴来看,这个传说从故事的内容到其表现形式都夹杂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点,符合东方民族的民族接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