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与傀儡戏的发明

白癜风患者微信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3799.html
皮影,又被称为傀儡戏,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之一。关于皮影的起源,民间有很多种说法,而古籍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众说纷纭。不少人认为早在商周时期,皮影戏就出现了,因为民间的好多皮影艺人都供奉黄龙真人,而黄龙真人恰好生活在商周时期。因此,有学者据此认为皮影戏起源于商代。不过,更多的人认为皮影戏起源于汉代。据晋代文学家干宝的《搜神记》记载:“(皮)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之仿佛夫人像也,故今有影戏。”李夫人是汉武帝晚年最为宠爱的妃子之一,她因病去世之后,汉武帝郁郁寡欢。当时山东一带有一个叫少翁的人,说他能让汉武帝看到李夫人的魂魄。汉武帝就请他做法,让自己和李夫人相会。到了晚上,少翁在一个帷帐中点燃蜡烛,让汉武帝坐在另一个帷帐中,并朝自己点蜡烛那个帷帐中观望。汉武帝按照少翁的话办了,果然能看到一个人影,其模样和李夫人极为相似。从此之后,就有了皮影戏。《搜神记》是一部志怪小说,只要是新奇的事情,作者都会收集编写到其中,而不会去考证其真假。因此,说傀儡戏的发明和汉武帝有直接关系,或者傀儡戏自汉武帝之后出现,都不恰当。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傀儡戏在干宝创作《搜神记》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也就是说,傀儡戏的发明时间可以确定在晋朝之前。傀儡戏分为真人成影的人影戏、用双手表演的手影戏和用平面偶人表演的皮影戏,但其原理都是幕影表现原理。如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中就有这样一幕:晚上,一个人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其人影在纸窗上清晰地映出来,但哗的一声过后,蜡烛熄灭,而屋子里的人竟也消失得无影无踪,除了一处只能供小猫出行的天窗,以及进出的门之外,屋子里再也没有一处可供人出入的出口。包拯百思不得其解,经过缜密的分析后,确定屋子里根本没人,所谓人影,其实就是皮影,而那一声“哗”就是作案者撤走皮影的声音。中国皮影艺术的高超,由此可见一斑。我国皮影选用上等牛皮、驴皮,经削、磨、洗、刻、着色等24道工序,手工精雕细刻余刀而成。皮影艺术在创作上汲取了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的手法和艺术风格,呈现出造型精巧别致、刻工细腻、施色考究的特点。我国的皮影戏分为两大派系,其一是其发源地,即陕西、山西、河南交会的黄河流域;皮影戏因为贴近底层民众的生活和现实,在民间深受欢迎,并逐渐流传到其他地方。明清时期,河北滦州皮影戏异军突起,成为我国皮影戏的又一大派系。清末民初,皮影戏在全国各地都非常盛行,发展走向顶峰。后来,随着新时代娱乐的兴起,皮影戏就渐渐没落下去了。不过,还有不少的皮影艺人仍然在继续传承着这一古老的文化艺术。图文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