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的娱乐很简单,但却很快乐,只需要一盏灯,或是一轮明月,就可以展开巧思,通过手势的变化,创造出许多动物的形象,那就是我们的传统游戏手影。同样,一人一灯一布即能演绎一部舞台剧,一口叙述干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人生如戏,形影不离,方寸之间,人生百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指尖上的国粹——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皮影的背后,是世世代代皮影传承人的心血与汗水。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样的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此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专家精心打造,崔宪主编,赵宏帆编著的小小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皮影戏》一书诞生了。本书介绍了皮影戏的历史,以及制作过程,从皮影制作到艺术造型,从搭配曲目到各种流派,皮影戏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戏曲形式。本书旨在传承国人自己的文化,从知道开始,一本书便是一部非遗传承史,可以全面立体的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来龙去脉。1、皮影戏的起源皮影如戏,一载历史,一载人生。这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就连起源也十分的浪漫。根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在妻子李夫人去世后,便茶饭不思无心上朝。臣子见此,便推荐一方士说能够帮助帮助汉武帝与李夫人相见。这位方士在寝殿中拉上白纱帷帐,点上蜡烛,用人形的绵帛在帷帐前模仿李夫人的影像,汉武帝听见李夫人的声音和一模一样的身形,以此一解了对夫人的相思之愁。由此,皮影戏得以诞生。这个神秘的“弄影之术”实则是古人发现“光影相随”的现象,利用光影成像的原理,找到和李夫人身形相似的人,模仿李夫人的声音,让李夫人的影子出现在帷帐上。到了元代,皮影班子随军远征,被带到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并慢慢传入英法等欧洲国家。大家眼中的“中国灯影”,便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华精粹的最直接方式。《中国皮影戏》不仅介绍了皮影戏的历史,书中还有丰富的随讲随看的全彩历史图鉴。大量的历史文献图片、调研采风照片以及手绘插画作品,多种图片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轻松开启孩子的传统文化启蒙之旅。2、皮影戏的制作一出皮影戏,观众听的是故事,看的是影窗后面的角色造型。皮影戏,是由艺人操纵影偶道具配合灯光、音乐、说唱等形式在幕布后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艺术。皮影戏的制作过程很复杂。首先将皮子泡制、刮薄、磨平,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连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皮影载满独具魅力的中国故事。其演出内容包含历史演义、传奇、神魔仙妖等故事,无论连本大戏,还是折子戏,都是通过故事来“成教化,助人伦”。在缺少娱乐的古代社会,皮影戏成为老百姓重要的精神依托。3、皮影戏的传承光影相随中,朦胧的油灯勾軔让想象驰骋的世界,一旦走进皮影艺术,孩子们便会走入如真似幻的艺术世界。皮影戏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之所以历经多年还流传至今,是因为皮影戏始终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被称为“戏剧艺术的活化石”、“活的绘画”。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传统艺术,《中国皮影戏》书中还增加了名词详解加扩展知识点,帮助孩子建构传统文化知识网络。同时还设置了互动问答,在提问中探寻非遗的痕迹。皮影戏曾经很多人童年的记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它需要我们的保护,需要更多的人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