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呼吁恢复繁体字,易中天嗤之以鼻认识

约翰·赫尔达曾说,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纽带,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改良、与时俱进的。

繁体字简化,是汉字发展历程上的一座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后,汉字的简化,大大加快了扫盲进程,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全民文化水平,效果显著。

01汉字的简繁之争

然而,近些年来,却不停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许多人认为,应当恢复繁体字的使用。

其中,不乏一些学者与名人。

例如,我国著名导演冯小刚,就主张恢复繁体字。

冯小刚认为,繁体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简化了的汉字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底蕴。

冯导知名度甚高、影响力甚广,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学界的热烈讨论,一时之间,关于汉字的争论层出不穷。

有一些学者支持恢复繁体字,但更多的人,坚决支持简体字。

例如主讲《百家讲坛》系列的易中天先生,就对于恢复繁体字的提倡嗤之以鼻。

他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之处,不在于汉字的形式,而在于文化内涵的继承与传播,即使年轻人都不认识繁体字,也不会阻碍传统文化的传承,因为简体字显然更有利于推广、传播。

易中天先生更是直接发问提倡恢复繁体字的人:你们最爱吹嘘标榜繁体字,那你们会认得“亂竈龜鬱”这几个字吗?

易中天先生提出的问题,简单粗暴,但却极具反驳力。

恢复繁体字,汉字的使用难度将大大加大,这不仅阻碍我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也不利于汉字的向外输出。

为了追求所谓的繁体字美感、历史感,放弃了文字的实用性,无异于因噎废食、舍本逐末。

02繁体字才是汉字正统吗?

目前,支持恢复繁体字的人普遍持有的观点是,繁体字是有美感、有历史底蕴的汉字,是中华汉字的正统,是历史文化的直接体现。

但是,泱泱中华,上下五千的繁荣文化,仅仅是靠繁体字支撑的吗?

除了普遍意义上的繁体字,历史上我们曾用过的文字数不胜数,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就曾有数种汉字形式,难道这些都必须学习推广吗?

在不使用繁体字的这些年,我们难道失去历史文化底蕴了吗?

高尔基曾说,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

文化,是人创造出来,服务于人的。

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作为人们传播文化的沟通工具,能够更便利地服务于人,才是最好的选择。

梁宏达曾在《老梁观世界》中提起汉字简繁之争,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学者曾进行了一项海峡两岸儿童的专注力对比研究。

他分别邀请了数位大陆儿童和台湾儿童,要求他们写五十遍“忧郁的乌龟”。

在实验过程中,大陆儿童基本都能耐心地写完五十遍,而台湾儿童几乎全部只写了几遍,就写不下去了。

学者很诧异,他认为台湾的教育方式和社会压力,会削弱人的专注力和耐心。

然而事情的真相是,大陆儿童写的是“忧郁的乌龟”,而台湾儿童写的,却是“的龜”。

这几个异常复杂的字,别说儿童了,就是大人,也很难耐着性子写完五十遍。

这个实验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老梁杜撰出来论证观点的,并不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汉字的简化,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者。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它的简化,使得中国人民的文化传播方式更加简洁、便利、高效。

这,就是文化载体的意义。

03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才能鲜活如初

其实,除了汉字的繁简之争,近些年来,还出现了许多其他方面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争。

现如今,许多传统文化都面临着窘迫的困境。

例如捏糖人、脸谱等传统手工艺无人问津、逐渐消失在大街小巷。

瑶族长鼓舞、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面临着即将失传的困境。

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殇,一直是我们的心头病。

我们总是埋怨年轻人不愿继承传统工艺,却往往忽略了,这些工艺背后的市场十分狭小,继承这些手艺,他们可能会随时面临生存的困境。

不过,值得欢喜的是,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从业者,开始进行与时俱进的创造,让我们宝贵的千年文明,世代繁衍生息。

例如,近些年来故宫文创火爆全网,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的创新之路。

通过《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等一系列符合年轻人口味的综艺节目,故宫从一个冷冰冰的历史博物馆,变身成为了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红打卡之地。

同时,故宫开发的创意文具、故宫周边衍生品,充分融合了故宫的历史文化特色与年轻人喜爱的“手办”形式,独具特色,火爆全网,创造了一个个销量神话。

这一系列的创新,将故宫在年轻人中的吸引力推上一个更高的平台。

故宫,这个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庄严大殿,出人意料地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的创新之路,不断与时俱进的故宫文化,更加迷人,更加富有民族文化的底蕴。

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传统文化,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鲜活如初。

汉字的简化,正是一项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

简化后的汉字,能够更好地融入时代的洪流,能够不断增添新的时代色彩,活色生香。

04结语

汉字,仿佛一只在时代的波涛中向前航行的船舶,它小心翼翼地跨越千年,把珍贵的历史与文明运送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随着时代的洪流越来越快,越来越急。这只船舶,也不断更新变化,被修建地愈发牢固。

如今的简体字,才是那只真正能够适应湍急洪流的船。

因此,汉字的繁简之争,答案其实是一目了然的。

许多人不喜欢变化,但是正如培根所说,变更乃时间之幼儿。

只要时间在前进,变化就会一直出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