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与运用中国符号是对玉最大的创新

北京中科白殿疯病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91105/7860025_0.shtml

方红根文/图

玉雕大师方红根

中国符号是指能够代表中国并且在世界上形成影响的意象,包括图形图像、文字组合、建筑造型、声音信号,甚至可以是思想文化、传统工艺等等。

方红根玉雕作品《修之道》

当今崇尚创新,创新的论调,在我们的玉雕行业里被无数次提及。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既然要创新,我们总要变出点新的花样,于是,一时间,各式稀奇古怪的造型、题材层出不穷,真如有的专家指出的那样,“如今整体工艺美术行业被设计的乱象缠绕,大抵有两种:沉迷仿古、妄自出新。”这两种状况的结果,或是“将古代的造型、装饰生硬挪移,或把古今元素随意拼凑”,或是“不顾材料的特点,凭夹生的技艺,臆造出或粗重、或诡异的物体,甚至为炫耀融通中西,给作品起个英文名字”。最后可能连作者自己都会怀疑,这还是传统工艺吗?当今玉雕的现代化、西化的作品也不在少数,问题在于这些现代化、西化的作品在国人眼里实在太过跳跃,接受起来需要跨越心理障碍,而在西方人眼里,它们并无新奇可言,更因为模仿还原得过于生硬,也缺乏吸引力,反而是中国元素本身更合他们的胃口。不止玉雕,现在很多传统工艺人都很浮躁,因为缺少自信。再者,就是路线太多,受诱惑、迷惑的可能性也随之变大。但凡创作者没有扎实基础、坚定信念,在整个环境稍有波动的情况下便会诚惶诚恐,不假思索地向那些看上去更新潮、更时髦的东西靠拢。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我们其实是不懂古人的,更不可能还原他们创造艺术时的种种环境或创作思想。我们今天对传统题材和传统符号的运用,远未达到我们想象中的那般熟稔、深刻。

方红根玉雕作品《净》

很多人对中国符号有误读,以为只要照搬便万事大吉,这恰恰是中国传统艺术现在陷入发展困境的原因。没有理解和思维去滥用符号,仅仅是符号而已,和苹果、耐克的logo无异。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艺术消费群体愚笨,如果说一般人看元素和符号,顶级的艺术鉴赏大师则会透过元素和符号去看作品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技术功底。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世界对明式家具如此痴迷的原因,因为它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具有高水平的技术和高雅的思想内涵支撑。

越是需要创新的时代,越要真正放下身段去研习传统,也越是玉雕创作者需要做的功课。所有对传统题材嗤之以鼻的所谓玉雕创作者,一定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传统,所有自以为对古代乃至于古代玉雕文化已经了解非常透彻的琢玉者,一定不要被他的表象所迷惑。同理,我们实在不敢相信,一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他会对国外文化艺术的理解会比他对本土文化艺术的理解更深刻。

以我本人来说也是一个在学习研究传统的道路上蹒跚而行的琢玉者,我的玉雕作品以传统题材为主,试图以典型的中国符号演绎,透过玉雕作品可以一起观赏者的诸多想象。近几年,我的玉雕作品得到了专业层面的肯定与褒扬,先后获得中国“子冈杯”玉石雕和中国“天工奖”玉石雕等评比活动金奖。如《和·天下》的成型就是一例,“将相和”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作品的表意中显然没有仅停留在所谓“和气”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更不只是在还原历史故事,而着重阐发其蕴含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作品《角色》的特点也较为突出,首先在于创新了人物题材的表现方式,真实和虚拟的人物形象同台亮相;其次作品的线条相对比较夸张,甚至采有较多直线的运用,显得更具张力,再与传统玉雕追求圆润柔美的特征相结合;作品还采用了新老元素结合的多样化思路,以皮影戏作为玉雕的表现主题尚见不多,其表现方式独具一格,体现出设计思路的哲理性。

方红根玉雕作品《和天下》方红根玉雕作品皮影戏系列《角色》方红根玉雕作品皮影戏系列《角色》

玉雕的未来在哪里?一定在传统符号和传统元素里。传统文化及传统玉雕有太多东西可以继承、表现、挖掘、借鉴和发扬。关键是沉下心来加强积淀与修养,已有的宝贵财富不去继承,那是傻,不去挖掘,则是怠。深刻认识与运用中国符号,既是我们玉雕人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玉雕人创新的不竭源泉,不离传统文脉,彰显时代精神,就能使悠久而古老的中国玉雕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永放光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