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
云梦,有“云的故乡、梦的摇篮”之美称。这个湖北面积最小的县,却是出土国宝级文物、收藏文物余件的文物大县,震惊世界的秦代竹简、最早的木牍家信、六博棋、被誉为“华夏第一楼”的东汉陶楼、精美绝伦的战国磨光彩陶、秦汉漆木器、稀世珍宝斗兽纹铜镜、关内侯金印等都出自云梦。
如今,云梦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成立文物保护科研工作站、创新传承皮影戏等传统艺术、打造楚王城遗址公园等文旅项目,探索以文博带动文旅的新路径,融合了楚之浪漫和秦之豪迈,焕发出新的风采。
千年秦简国之瑰宝年,湖北省博物馆专家陈振裕带队,对云梦县睡虎地的12座秦墓展开发掘工作。当清理到十一号墓的时候,陈振裕发现,棺内铺满了竹简。这就是震惊考古界的睡虎地秦简。墓主人名字叫做“喜”,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逝于秦始皇三十年。他用4万多个工整的秦隶记录下了战国七雄到秦国一统的历史瞬间。如今,历经千年,竹简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云梦先后有多次简牍考古发现:年12月,云梦城西睡虎地出土秦简多枚和2封家信木牍;年,云梦城东龙岗出土有关云梦禁苑管理的秦简多枚;年睡虎地出土多枚汉简;年,云梦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又出土了“中华第一长文觚”。其中,以睡虎地秦简最为出名,被列为“二十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和“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大考古发现”。年,睡虎地秦简入选“国家宝藏”,参加故宫国宝文物特展。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挖掘现场■全媒体记者闵丽萍摄
云梦县博物馆馆长张宏奎介绍,云梦秦简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秦代竹简,有近4万字,字迹为墨书隶体,内容包括《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校律》《秦律杂抄》等10种,涵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被誉为“秦代的百科全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数个历史之最:中国最早的传染病防治《封诊式》、世界上最早的法医记录、最早的环境保护法、最早的隶书等。秦简中浮现出的历史脉络,叠印着云梦人的文化基因。该县依托秦简资源,全方位打造云梦秦简文化品牌,持续推进云梦秦简学术研究,举办睡虎地文化论坛和法治大讲堂,开展学术交流和法治教育;依托博物馆,进行秦简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多次开展秦简文化进校园、进机关等活动,推广云梦简牍文化。如今,“秦简”正在成为云梦的闪亮名片。年,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云梦睡虎地秦简,登上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今年,又走进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览。消息传来,云梦县城关镇幸福社区体育协会会长李晟华欣喜满怀:何不将秦国官吏“喜”的故事“舞”出来?应者云集。身着华服、手握竹简,水袖为笔、尽情挥墨。打磨两个多月,李晟华带领社区舞蹈队创作的作品《墨舞秦简》第一次演出,就在孝感市舞蹈比赛中获奖,还被邀请到海外展演。这支展现国家宝藏魅力的舞蹈深受欢迎,被人们称之为“秦简舞”。古老皮影科技变身历史上,随秦人入楚的,还有一项独特技艺——皮影。云梦皮影,唱腔与西北地区不同。真假音互相交织,时而悠扬婉转,时而荡气回肠。秦礼刚是云梦皮影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师从云梦皮影艺术家陆春元。上世纪50年代,陆春元大胆创新,在皮影绘画中仿效戏曲,采用京剧脸谱和服饰;唱腔融入楚剧、汉调和花鼓戏特色。皮影人物头可点、眼可眨,嬉笑怒骂,淋漓尽致。铜鼓敲下,双手飞快地交叉,两个扭打在一起的角色瞬间“换头”——这是秦礼刚的皮影绝技。如今,秦礼刚也致力于皮影戏的创新发展。不执着于固定的曲谱,秦礼刚很擅长融新闻热点于戏中。列个故事大纲,怎么唱全凭自由发挥。将真实生活中淬炼而来的俚语,组合出新奇的意味。“演皮影不容易,一台戏从头到尾,男女老少全由一个人扮。”秦礼刚说,写剧本、画图样、雕刻制作、说学逗唱,样样都得会。最近几年,秦礼刚发觉,本地年轻人与皮影戏少了些亲近。为此,已年过古稀的他,不仅带了不少徒弟,还向孙子秦朗传艺。秦礼刚感叹,保护传统艺术,是一场对“遗忘”的抢救:越新颖、接地气,越有人记住,“被记住的,才能传承下去。”大学生拜师皮影大师秦礼刚■通讯员陈保忠摄
年,秦礼刚收下了一个“钢徒弟”——全身装着传感器的智能机器人。他与机器人在故宫博物院“畅音阁”同台表演经典剧目《武松打虎》,机械手牵着皮影老虎,按照编程做出的动作栩栩如生,引发年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