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神鹿绘本馆系列神话传说历史篇

“九神鹿绘本馆系列”专场来啦!

熟悉的老读者知道,它家原创绘本做得出色,几乎本本精品。很适合给孩子传统文化启蒙。

这次我们精选17本介绍。由于平台长度限制,分为几篇来介绍,今天是神话传说历史篇。

01《清明上河图十三郎》

作者:子源菲菲

尺寸:16开

阅读年龄:5岁+

《清明上河图》大家都知道是传世名作,平时只有去博物馆才能见到。

但这本书可不是简单的名作欣赏,而是作者历时八年,把名作进行再创造,通过故事让孩子更贴近珍贵的文化遗产。因制作精良,成本高,定价元。

最开始吸引我就是它独特的阅读形式——“经折装”,像古代皇上批阅奏折一样,长幅画卷徐徐展开。

全部拉直,大概是10米长

我们是跑到户外才拍出了全景

平时阅读还是按正常翻页

这样编排的好处,最明显的就是两面都可以看。

正面,即本书主体部分,是作者以《清明上河图》的部分画面为背景,讲述了《桯史》(一本宋朝史料)中“十三郎”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欣赏画作,更易理解。

背面,是北宋名画欣赏,除了《清明上河图》的原作,还有李公麟的《五马图》、赵佶《祥瑞图》等稀世珍品。

《清明上河图》《明皇避暑宫图》

《十三郎》的故事也并不复杂,北宋神宗年间,一位名叫十三郎的5岁小孩,在元宵节跟仆人出府游玩。

结果被贼人“雕儿手”拐走了。

十三郎临危不乱,不仅智斗贼人,向皇军求救,顺利逃脱。

还辅助官府一起抓贼,见到皇上也落落大方,甚至请求皇上体恤穷人,发扬仁爱之心。

这个传奇发生的年代刚好和《清明上河图》绘制的时间、地点基本一致,所以作者把两者融合,让名画更有可读性。

也通过十三郎的故事,让孩子在宋代名画里的街道、城墙和多个人物中穿梭,潜移默化提升艺术品位和人文学识。

每个人物的表情都清晰可见

没有太多历史基础的话,作者还专门附了一本《给孩子的个解读》,帮助理解。

我跟叮当读时,有一些成语和古人名字,还是需要翻译下的。

比如这页的“落网”“龙颜大悦”“司马光”,他听不懂,我就用大白话解释下。

02《封神传》

绘:赵成伟编著:缪惟唐黛

尺寸:8开

阅读年龄:5+

这本书有多重磅,用童书推广人阿甲老师的话说是——

“一本绝对能令人惊艳的原创图画书,连环画精神的完美传承。”

8开的画幅,第一眼就给人磅礴大气之势,传统工笔的绘画风格,更是精细无比,宛若绚丽的东方神话画卷。

忍不住先多放几张美图给大家欣赏:

姜子牙封神场面

仙神各有姿态

周王受众多神兵天降的辅佐

尽显威仪庄重

元始天尊带领众神对抗闻太师

各法宝也描绘的栩栩如生

磅礴大气,美轮美奂有木有?

再看实拍图,我第一次拿到手看画面挪不动眼,连叮当都跟着感叹,妈妈这画得也太好了。

这里不得不提绘者,我国著名画家,中国工笔重彩画画家赵成伟老师。

他曾出版过《新绘三国演义》《新绘水浒传》,还和周汝昌先生合作过《清装红楼梦人物诗画集》,难怪每幅图都如此工巧细致。

故事大家估计都很熟悉,以姜子牙下山辅助周王室讨伐商纣历史为背景,描写了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的封神过程。

从商纣王残暴无道,元始天尊派徒弟姜子牙下山,赐打神鞭开始。

到周文王顺应天时,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这个无道昏君,一场战争无可避免。

最终纣王惨败,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天兵天将各有所归。

整个故事人物众多,掺杂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表现了对于仁君贤主的拥护和赞颂以及对于无道昏君的不满和反抗。

还有精彩的矛盾冲突,文字简朴传神,平实精要,场面、布局、背景、设色无不精益求精,堪称大手笔制作。

03《高山流水》

著:刘雪枫绘:昆特·国斯浩里兹万昱汐

尺寸:16开页码:31

阅读年龄:4岁+

根据古典音乐和历史改编而来,可以说是音乐+美学+国学三者启蒙结合的典范。

讲的还是伯牙和子期这对老“知音”的故事,伯牙原本是一位音乐家兼外交官,但他不喜欢给达官贵人弹琴。

而是弹琴给动物听,据说曾经国王的马听了他的琴音,都是如痴如醉,忘了吃草。

这幅画的马太逼真,像要走出来了

后来出使途中遇到一位樵夫叫子期的,伯牙弹什么曲子他都能心领神会。

当琴声高亢雄奇,子期说,这是巍峨庄重的高山。

当琴声波涛澎湃,子期说,这是宽广浩荡的江海。

人生得遇一知己,实属难得,伯牙也是如此,他们约定三年以后再见,可赴约时子期已经身染重病,不幸去世。

伯牙悲痛欲绝,怒摔瑶琴,此后再不碰琴。

对于咱们现在的孩子来说,这个传唱千年的故事,会让孩子对“朋友”的定义有个新认识,好朋友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互相懂得。

而绘本通过一页页气势磅礴的画面,展现伯牙与子期间灵魂与灵魂之间的交流,也能隐约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情谊。

整个画面色泽逼真,就像看动画一样流畅。

文字也配合得很好,我们摘取一段描写伯牙练琴时的场景描写。

伯牙练琴之余,举目四望,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涛声澎湃。回望岛上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耳边时不时传来群鸟啁啾翱翔的声响。

他有巨大的冲动要把自己的心灵感悟用琴声表现出来,他在琴上弹奏得浑然忘我,竟不觉时光流逝,日夜更替。

太精炼优美了,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深受音乐的感染。

文末还配有高山流水的古琴曲,可以边看绘本边听民乐,让孩子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04《梅花三弄》

作者:尧立

尺寸:16开页码:31

阅读年龄:4岁+

《梅花三弄》这首曲子我是经常听说,但对于它的由来一直很模糊。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是出自《世说新语》,讲的是魏晋时期“笛圣”桓伊和“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的故事。

了解魏晋时期历史的人应该知道,那时名士都有率性放诞,风骨脱俗的风度。

也有谦和朴素,生性旷达的大将胸怀。

这两位名人就是如此,以笛声相会,各有各的清雅洒脱。

梅花曲也在表达凌霜傲雪的品格

中间还涉及到王徽之“一天不可无竹”“乘兴而来”等成语典故。

而画面呢,虽然是一本做给孩子的绘本,但绘者却把传统工笔白描中的线条发挥到极致,不管是场景,人物。

还是意像,都非常柔美飘逸。

配色和纸张,也是古典中透着华贵,随便一幅都能当收藏的那种,不愧是印刷艺术设计双年展金奖作品。

语言文字上,虽然作者对一些陌生词加了解释和拼音,但小一点的孩子还是比较难理解深意,建议先亲子阅读,欣赏画面和音乐。

针对小学生,书后还有典故讲解和梅花诗,通过对梅花品质的了解,再读诗一定感触更深。

05《昭君出塞》

著:甄妮绘:叶媛媛

尺寸:12开页码:31

阅读年龄:4岁+

曾经迷恋电视剧《昭君出塞》的我,看到这本真的超兴奋呀,别的不说,就作者对王昭君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就让我拍手称快。

大到环境色彩选择,比如这页描述王昭君因不愿同流合污备受冷落,从希望到心灰的心路历程,用一颗大树的四季变幻衬托人物心理。

再比如为表达王昭君一心为国,自愿和亲的高尚情操,特意在昭君这边画了一轮高洁的明月。

小到服饰装扮,入汉宫,赴塞外,嫁匈奴,每种情景各有不同。

汉宫塞外途中嫁匈奴

甚至昭君的眼神和表情,都变化万千,生动传神,如果不是绘者细心揣摩,绝不会有这么深的理解。

另外,王昭君身上的民族大义与勇气,古今中外都难得找出第二人。

一个深宫女子远嫁匈奴,语言文化完全不通,回来更不可能,可想而知有多艰难,但她还是义无反顾。

给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觉得一定要配上书后配的这首经典名曲《昭君出塞》。

旋律端庄轻快,但也含着丝丝激昂又感伤的离别情绪,一边让听着这样的音乐,一边给孩子讲述昭君出塞时复杂的心情,想必会更加入景入情。

06《十面埋伏》

作者:于虹呈

尺寸:12开

阅读年龄:6岁+

《十面埋伏》这本的作者也是于虹呈,风格却和《盘中餐》完全不同。

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内容不必多说,但从制作上来看,绝对是殿堂级的佳作。

首先开本非常大,气势恢宏。

其次画法很特别,把水墨画、剪纸和皮影艺术进行重叠,满纸的中国元素,但组合到一起后,却十分的时尚、雅致,耐人寻味。

水墨色彩层叠交错像在画面上演一出皮影戏剪纸镂空鲜果

为了完美演绎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它的用色大面积铺垫,造成命悬一线的紧张感。

但该表现情绪的时候,我们也同样能感受到,战争中每个角色的心理变化。

汉王刘邦毁约时的老谋深算四面楚歌时将士的思乡情怯楚王项羽痛失爱妃和爱马的无奈英雄末路,悲愤杀敌的壮阔气势

每一帧都铿锵有力,效果震撼。不过这里需要提醒下,这种画风非常另类,得看孩子是不是能接受。

从内容难度上讲,有点历史知识的小孩读会更容易点。

不过能吸收的成语知识也很多,“垓下之战”,“乌江自刎”“霸王别姬”“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无颜见江东父老”等,都是出自这个典故。

07《广陵散》

编绘:尧立演奏:吴文光

尺寸:16开

阅读年龄:5岁+

这本书特别有古风气息,唯美的画面,配合古琴大师演奏的名曲“广陵散”,仿佛一下带我们穿越到魏晋时期。

那个矛戈战争的年代,有狭义抗争暴君的勇士,有名士不畏权势的傲骨,还有不屈生命对自由正义的追求。

故事源自三国末年,曹魏有位远近闻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名叫嵇康,他向往自由,桀骜不驯,还非常擅长弹琴。

尽管远离是非,可他过人的才华和不与权势合作的态度,还是招来小人嫉恨,最终被诬陷下狱,判处死刑。

刑场上,敬仰嵇康的三千学子要求拜他为师学习琴曲,嵇康于是最后一次弹奏,在琴声中,战国侠士聂政的复仇故事也缓缓展开。

聂政的父亲是位铸剑师,因延误工期被韩王残忍杀害,年幼的聂政躲进山中,刻苦学习剑术和琴艺,以期实现复仇计划。

十年以后,聂政长大成人,练成琴剑两门绝技,在一次为韩王演奏的过程中,聂政终于刺杀韩王,为父报仇。

整个故事跌宕起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物,因共同的精神内涵,让演绎者与被演绎者交映生辉,让人与曲融为一体,读来让人荡气回肠。

书中的色彩丰富,黄色的建筑显示王权的至高无上,散片的红色诉说血腥的暴力,韩王的护卫则是扮成黑人黑甲。

每页都给人一种直观的惊艳,极具历史感,书的最后一页还可以收听古琴泰斗人物吴文光老师的演奏。

今天的神话传说历史篇介绍完毕。明天是自然风物篇与传统节日篇,八点一刻不见不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9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